与此同时,与高端品牌同时衍生的,便是从外观上看几乎无异的品牌“山寨货”。山寨品牌多与原品牌名称同音不同形,产品的样式颜色与一些高端品牌毫无差别,只是在价格上比原品牌有所降低,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一些并不知情的消费者来说,本来就对一些建材品牌没有了解,这样高仿产品的出现更会使其信以为真,让人防不胜防。
不靠谱三:管理混乱服务差
随着天气的变暖,家装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小阳春”。无论传统的家装企业还是互联网家装公司,促销活动都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大型互联网家装公司以“去掉中间环节”的低价套餐赚足了人气。但是部分消费者指出,与低价优势相比,互联网家装服务承诺难以落实的劣势更为突出。
近期正打算装修的白女士表示,她在网上看中了几家互联网家装公司报价每平方米600多元的装修套餐,咨询后得知由于商家低价接单火爆,她必须再等将近一个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能预订上。而在施工质量和服务方面,她感到有些不放心。因为有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她,公司没有设计师,不出施工效果图。有的公司表示原本施工时间是40天左右,但目前不能保证。
据悉,现在新兴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成本确实更低,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直接与知名建材厂家签约,受到了市场的认同。但是很多互联网家装企业仍没有摆脱行业的短板,换汤不换药,新老问题齐出,很难保障装修质量和工期。同时,公司管理混乱,售后服务跟不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家装的真正意义是标准化并落实到施工过程中。而目前一些互联网家装公司与线下施工方多属于合作模式,很多情况下还是“工长说了算”,对施工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不能保障。如果装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工人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只是让原先的装修公司搭上一个互联网平台的话,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互联网家装不能只是网络营销,要靠真正的品牌家装公司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服务档次,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带来规模经济才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一些互联网家装平台承诺在指定工期内完成装修工作,而一旦订单量飙升,企业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供应商的货款被拖欠,体验不佳、延期等传统装修公司的弊病依然存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了解,当前正在加强对互联网家装企业的监管,希望以此能够让商家为互联网装修的违规行为负责,真正让消费者信赖互联网。
不靠谱四:施工人员素质低
短短几年间,打着互联网家装旗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但因为进入门槛低,企业素质、实力良莠不齐,再加上行业监管不足,以致市场异常混乱,问题频现。尤其是施工人员素质低的问题,被消费者不断吐槽。
市民方女士一提到新房装修的事便一肚子怨气。当初为了省钱,方女士找了个熟人介绍的包工头进行装修,据说这个包工头是一家大型装修公司出来的,自己开了一家互联网装修公司。基于信任,方女士并未签订合同,对方在报了一个明细单子后就开始进场了。“刚开始还有几个人,结果工程做到一半,速度明显下降,一天只有一个人在,到最后一周都不见人,每次打电话都说忙过不来。木工做的壁柜完全要不得,非常难看,但始终没人来帮我返工。还有卫生间的墙面,瓷砖镶得缝隙很大,当初真应该找一个正规的装修公司。”
其实,与方女士有着同样遭遇的消费者不是少数,家装人员素质已成为制约家装水平的“瓶颈”。据悉,工长承担了家装公司的劳务中介,组织工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又为工人提供了工作。他的价值和作用在目前的家装行业来说不可替代,但仍处在装修价值链的底层,只顾眼前利益。
面对家装乱象,工商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进入3月,家庭装修也进入了传统旺季。一些无资质的装修公司、“游击队”充斥市场,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环节就要“擦亮”双眼,如果已经签订合同,想要维权并不容易。所以,消费者在家装时,不能选证照不齐的公司,更不能听信口头承诺,合同文本务必将报价、工程变更、设计、验收、保修和装修公司答应的优惠条款等纳入其中。除此以外,合同中应与装修公司协商付款方式,尽量采取少付多期的方式,首款要少付,尾款要留多,最好是做多少付多少,以免权益受侵害时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