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相互碰撞,造就了别样的建筑风格,看了这部剧,天津装修网小编的早已是心潮澎湃了,专门搜集了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混搭风格装修的要点,对中西建筑风格来一场大比拼,看一下它们到底有哪些不同。
1、中西方建筑文化不同
中国文化注重“人”的概念,中国文化注重道德和艺术,讲究文化元素的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也就是所谓的“和”。
西方文化,相对于人更注重“物”,比较重视科学性与宗教文化。看重不同时代或者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和个性彰显。
2、建筑形式不同
中国建筑形式封闭。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自闭心态。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
西方建筑形式开放。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之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
3、材料不同
传统的东方建筑一直是以木头为架构。南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云南山区有架空的竹楼以及叫作干阑的木建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拆卸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黄河中上游有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则有原木垒成的墙体“井干”式建筑,等等。
传统的西方建筑一直是以石头为主体。这一点上宗教观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宗教,都以追求灵魂不朽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石构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石头的永恒、完美,与人生的短暂、缺憾形成鲜明对比。
4、建筑演变不同
中国的建筑形式稳定。无论是独立的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西方的建筑形式多变。西方很多国家是移民国家,大多建筑风格受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美国各地区原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到如今很多西方建筑虽都有自身浓郁的民族特点,但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混合风格,像欧洲的建筑风格也是这样一步步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虽然中西方建筑文化不同、建筑形式不同、材料不同、演变不同,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西的装修风格也开始相互的融合,形成了了中西混搭风格。